0人評分過此書

漢語詞義問題研究

出版日期
2014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66349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漢語詞義問題研究》圍繞漢語詞義的一些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在前賢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見解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全面而系統的整理。全書共分十章。第一章詞義的類型。第二章詞彙的演變。運用古今比較的方法探討了詞彙、詞形、詞義的變化,重點是詞義的變化。第三章研究詞義的學科。探討了訓詁學、詞彙學、語義學三者的聯繫。第四章詞義訓釋實踐成果的形式。第五章探求詞義的原則和方法。第六章釋義的方式。第七章我國古代常用的釋義術語和格式。第八章詞義訓釋在當代的功用。第九章我國古代的詞義研究概述。第十章漢語詞彙語彙研究散論。
  • 第一章 詞義的類型
    • 一、從詞的指稱功能和組合功能看詞義
    • 二、從詞義的來源看詞義
    • 三、從詞義的使用頻率看詞義
    • 四、詞義與語素義
  • 第二章 詞彙的演變
    • 一、詞彙系統的變化
    • 二、詞形的變化
    • 三、詞義的變化
  • 第三章 研究詞義的學科
    • 一、訓詁學
    • 二、詞彙學
    • 三、語義學
    • 四、訓詁學、詞彙學、語義學三者的關係
  • 第四章 詞義訓釋實踐成果的形式
    • 一、正文體
    • 二、注釋體
    • 三、字典辭書體
    • 四、雜考筆記體
  • 第五章 探求詞義的原則和方法
    • 一、探求詞義應遵循的原則
    • 二、探求詞義的方法
  • 第六章 釋義的方式
    • 一、直接解釋詞義
    • 二、通過闡明語法現象來解釋詞義
    • 三、通過說明修辭手段解釋詞義
    • 四、通過加注讀音辨別詞義
    • 五、通過指出文字現象而解釋詞義
    • 六、通過辨別異文而解釋詞義
    • 七、通過校勘訛文而解釋詞義
  • 第七章 我國古代常用的釋義術語和格式
    • 一、通用釋義術語及其格式
    • 二、訓釋實詞的術語
    • 三、訓釋虛詞的術語
    • 四、聲訓術語
    • 五、辨析同義詞的術語
    • 六、辨別古今異言、通語方言的術語
  • 第八章 詞義訓釋在當代的功用
    • 一、詞義訓釋與古典文獻閱讀、古文教學與研究
    • 二、詞義訓釋與古籍整理工作
    • 三、詞義訓釋與工具書編纂
    • 四、詞義訓釋與現代漢語詞語的學習、探源
    • 五、詞義訓釋與各種學科的學習與研究
  • 第九章 我國古代的詞義研究概述
    • 一、先秦時期的詞義研究
    • 二、兩漢時期的詞義研究
    •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詞義研究
    • 四、隋唐時期的詞義研究
    • 五、兩宋時期的詞義研究
    • 六、元明兩代的詞義研究
    • 七、清代的詞義研究
  • 第十章 漢語詞彙語彙研究散論
    • 渾源方言詈詞文化資訊解
      • 一、詈詞構成形式的主要類別
      • 二、詈詞斥罵的內容
      • 三、詈詞所蘊涵的中國民族文化和獨特的地方文化
    • 靈丘話的分音詞
    • 小議量詞「個」的表達功用
      • 一、「個」的表達功用
      • 二、不同語境中「個」的表達功用的不平衡性
    • 「屬實」有副詞新用法小議
    • 靈丘方言歇後語
      • 一、靈丘方言歇後語的特點
      • 二、靈丘方言歇後語蘊含的文化內涵
    • 大同方言「圪」字頭詞拾萃
      • 一、名詞
      • 二、動詞
      • 三、形容詞
      • 四、量詞
      • 五、象聲詞
      • 六、「圪」的作用及「圪A」式的兼類問題
  • 參考文獻
  • 後記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