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被犧牲的「局部」:淮北社會生態變遷研究(1680-1949)

出版日期
201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0228755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明代中後期,中央政府為了維持漕運這一「大局」,把黃河之水全部逼入淮河河道,並在極不適宜修築水庫的平原地區建立了洪澤湖,以沖刷黃河泥沙。在此後的近300年裏,洪澤湖的面積不斷地被人為地擴大。整個淮北被視為「局部利益」被有意地犧牲掉。使得淮北從唐代以前生態良好的魚米之鄉,演變成明、清至民國時期的窮山惡水之地;從發達的手織業中心退化爲紡織絕跡的經濟邊緣地帶;從「家詩書、戶禮樂」的文化沃土,變成了殺人越貨的寇盜樂園;從精英倍出的人文薈萃之地,淪為苦力的來源地。本書通過分析這一演變過程,用以探索淮北社會生態衰落的根本原因。
  • 鳴 謝
  • 導 言
    • 一、研究區域和時段
    • 二、研究對象和理論體系
    • 三、研究現狀
  • 第一章淮北治水事務中的地區矛盾與政策偏向
    • 第一節 泗州城的沉沒與水患世界的形成
    • 第二節 河務中的政治與官場積習
    • 第三節 清代的漕運方略與淮北的被犧牲
    • 小 結
  • 第二章 淮北鹽業中的集團鬥爭與利益分配
    • 第一節 國家機器的自利化
    • 第二節 商人尋求租金的最大化
    • 第三節 生產者的貧困化
    • 第四節 淮北社會的邊緣化
    • 小 結
  • 第三章 淮北農業生態與農村經濟結構的變遷
    • 第一節 治水與農業生態的破壞
    • 第二節 稻作農業的變遷
    • 第三節 農家手工經濟結構的演變
    • 小 結
  • 第四章 淮北社會的畸態與社會結構的異化
    • 第一節 農家日常生活的異常景象
    • 第二節社會結構與社會形態的畸形化
    • 第三節 病變社會中的民性
    • 第四節 「下江南」
    • 小 結
  • 結 語
  • 徵引文獻
  • 後 記
  • 人名索引
  • 名詞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