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中國在經過半個多世紀新聞自由的歷史以後,進入六十多年不提新聞自由的歷史階段。本書著重在挖掘其歷史原因和現實困境,總結實踐中新聞自由發展的積極因素,展望新聞自由的未來。
本書首先研究世界上的精英主義和民主主義這兩條新聞思想路線,第三國際高度集權的新聞理念、模式及其被顛覆,並概括性地介紹了近現代中國的新聞自由。然後進入全書的重點:一是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27年,高度集權制的新聞業為禍愈演愈烈的原因及其嚴重後果;二是研究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市場經濟、民主發展對新聞自由的呼喚和實踐的初步回應,並進行理論分析和實踐對策研究。
新聞自由是新聞事業的核心,也是一個國家民主政治發展成熟與否的重要指標。然而在中國,新聞自由一直是個刻意迴避的禁忌話題,但伴隨中國崛起,逐漸面向世界、走向全球,中國傳媒如何能發揮媒體應有的監督與制衡功能,甚至對政治改革產生正面引導作用,已益發成為其無法迴避的問題。
本書作者孫旭培教授為中國廣受敬重的學者,以新聞理論、傳播法學和新聞改革研究見長,正如作者自言:「本書努力說真話,最大限度地說真話」,作者在本書中透過史論結合,輔以反右、大躍進、文革等個案的深度研究,詳細梳理論證了當代中國六十多年來的新聞自由的曲折,對偽新聞自由進行了破解,並展望中國新聞自由發展的積極因素。
臺灣走過解嚴、民主政治改革的發展道路,如今雖不必憂慮政府的直接控管,但仍有許多攸關成熟民主運作與新聞自由的重要問題亟待思辨討論,如置入性行銷、所有權集中問題。本書除了提供我們對中國新聞自由走過的一條崎嶇、坎坷之路有一透澈瞭解之外,也是一面觀照自我,反思「新聞自由」真諦之明鏡。
本書首先研究世界上的精英主義和民主主義這兩條新聞思想路線,第三國際高度集權的新聞理念、模式及其被顛覆,並概括性地介紹了近現代中國的新聞自由。然後進入全書的重點:一是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27年,高度集權制的新聞業為禍愈演愈烈的原因及其嚴重後果;二是研究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市場經濟、民主發展對新聞自由的呼喚和實踐的初步回應,並進行理論分析和實踐對策研究。
新聞自由是新聞事業的核心,也是一個國家民主政治發展成熟與否的重要指標。然而在中國,新聞自由一直是個刻意迴避的禁忌話題,但伴隨中國崛起,逐漸面向世界、走向全球,中國傳媒如何能發揮媒體應有的監督與制衡功能,甚至對政治改革產生正面引導作用,已益發成為其無法迴避的問題。
本書作者孫旭培教授為中國廣受敬重的學者,以新聞理論、傳播法學和新聞改革研究見長,正如作者自言:「本書努力說真話,最大限度地說真話」,作者在本書中透過史論結合,輔以反右、大躍進、文革等個案的深度研究,詳細梳理論證了當代中國六十多年來的新聞自由的曲折,對偽新聞自由進行了破解,並展望中國新聞自由發展的積極因素。
臺灣走過解嚴、民主政治改革的發展道路,如今雖不必憂慮政府的直接控管,但仍有許多攸關成熟民主運作與新聞自由的重要問題亟待思辨討論,如置入性行銷、所有權集中問題。本書除了提供我們對中國新聞自由走過的一條崎嶇、坎坷之路有一透澈瞭解之外,也是一面觀照自我,反思「新聞自由」真諦之明鏡。
- 推薦序
- 鳴謝
- 序言
-
第一章─世界新聞思想史上的兩條路線
-
一、民主主義新聞思想
-
二、精英主義新聞思想
-
三、結語:揭開把沒有自由說成無產階級自由的奧秘
-
-
第二章─近現代中國的新聞自由
-
一、分析近現代新聞自由的發展狀況
-
二、怎樣看待中國近現代的新聞自由
-
-
第三章─1949年以前中共對新聞自由的追求和變化
-
一、20世紀40年代中共對自由民主的追求
-
二、國際共運中的新聞自由與反新聞自由的理念
-
三、延安整風時期黨報理論的形成
-
四、結論與討論:自由民主應該是目標而不是策略
-
-
第四章─言論、出版自由束之高閣的時期
-
一、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只停留在法律文件上
-
二、新中國成立初期一波又一波的意識型態整肅
-
三、1956年人民日報改版半途而廢
-
-
第五章─毛澤東的黨性新聞理論及其建構的政治傳播格局
-
一、毛澤東的黨性新聞理論
-
二、對「無產階級新聞自由」的剖析
-
三、毛澤東黨性新聞理論建構的政治傳播格局
-
-
第六章─反右派:傳媒以全社會為搞「陽謀」的對象
-
一、通過「雙百方針」和整風,佈設「引蛇出洞」騙局
-
二、巨大的災難,深刻的教訓
-
-
第七章─大躍進:長時間單向度傳播與媒體越過道德底線
-
一、從反冒進到大躍進:「一言堂」帶來媒體單向度傳播
-
二、媒體越過真實性的道德底線:報導越來越升級的指標和口號
-
三、單向度報導導致虛假的輿論場
-
四、最殘忍的資訊阻塞導致大饑荒的加劇
-
五、結語:主持政治與報導政治一體化的體制弊端高度顯現
-
-
第八章─「文革」:傳媒違背新聞法規和道德達到登峰造極
-
一、民粹主義手法導致現代迷信與「沉默的螺旋」
-
二、傳媒與政治合謀:破壞民主與法治
-
三、「文革」是各種不道德的宣傳手法的集大成者
-
四、結語
-
-
第九章─剝奪少數人的言論自由導致對民意和真理的壓制
-
一、漏洞百出的意識型態卻能控制人們的頭腦
-
二、虐殺精英,撲滅良知
-
三、言論自由的受壓與國家發展道路的扭曲
-
四、幾點結論
-
-
第十章─市場經濟條件下對新聞自由的強烈呼喚
-
一、新聞自由研究的短暫興旺
-
二、新聞自由度顯著提高的一個時期
-
三、新聞自由口號走向社會到受挫
-
四、管理者進退失據
-
五、結語:市場經濟並不必然帶來新聞自由
-
-
第十一章─公民言論自由與黨性原則的悖論
-
一、公民的言論、出版自由與執政黨代表的文化和意識型態
-
二、尊重人權和人民主權,促進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
-
三、《宜山農民報》案例:人民能不能用報紙批評黨委?
-
四、講黨性的同時能不能講人民性?
-
五、報導本位還是宣傳本位?
-
六、打通「兩個輿論場」
-
七、結語: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不要史達林主義新聞觀教育
-
-
第十二章─新聞自由、輿論監督與社會穩定的悖論
-
一、市場經濟與輿論監督
-
二、用新聞自由打破權力集中與腐敗積累的惡性循環
-
三、沒有新聞自由也帶來社會不穩定
-
四、輿論監督可以促進新的共識、新的秩序的產生
-
五、確立意見多元有利穩定的觀念
-
六、讓跨地區監督復興
-
-
第十三章─社會主義條件下新聞自由的若干理論問題
-
一、社會主義新聞自由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
二、新的傳播技術對新聞自由的推動
-
三、設立合理的新聞自由度
-
四、結語:建立適度的新聞自由貴在把握時機
-
-
第十四章─社會主義新聞立法及其難點的探討
-
一、從新聞立法到制定條例
-
二、為什麼中國新聞立法至今有花無果?
-
三、有關傳遞事實和意見的權利的法律規定
-
四、媒體創辦體現以公共報紙為主體
-
五、創造適合中國國情的「共律」形式
-
-
第十五章─新聞自由的道德維護
-
一、寬容:與自由密不可分
-
二、公民參與:對自由的養護
-
三、客觀公正:有利於社會和諧
-
四、自律:抵制新聞話語權的交易
-
五、結語:責任倫理與信念倫理都重要
-
- 後記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