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圖說中華文明史
元宵節為什麼與漢武帝有關?
世界最大的木構建築群──紫禁城,如何建成的?
古人的養生術,竟然是跟動物學來的?
風靡亞洲的飲茶文化可上溯至哪個年代?
從綿亙萬里的長城到金碧輝煌的故宮,從古樸雄美的商周青銅器到色彩繽紛的明清陶瓷,從候風地動儀到四大發明,讓擁有五千年歷史的中華文明,顯得博大精深,流光溢彩。
文明是一個民族過去所有財富的總和,是一代又一代先民智慧的結晶。文明是內在生命的本源,也是人民精神的活動場所,它滋養著心靈,啟迪良知,並激發創造力,承載著人們精神活動的一切成果。同時,文明也是我們生命真實個體的存在,它包含著我們外在的生存環境,記錄著我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結果,並且是我們衣食住行等生存形式的具體實現。
中華文明是現實中國的物質與精神母體,孕育著民族的未來。魯迅先生說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逐步全球化的今天,保持一個民族鮮明的文化性格,才能真正受到世界的尊重。中華文明曾哺育一代又一代的偉人巨匠、英雄豪傑,新一代華人更需要從中華文明中吸取營養,提高人文素質,借鑑前人的智慧,結合現代觀念創造前無古人的輝煌業績。
傳承文明即是延續民族的靈魂。本書選擇了宗教、繪畫、書法篆刻、雕塑、科技、工藝美術、建築、音樂和舞蹈、戲劇與曲藝、飲食文化、服飾、民俗、體育與博奕等13方面,系統完整地呈現中華文明的廣闊外延,同時以全方位、多視角深入探討中華文明的豐富內涵,試圖將其博大精深的面向,全面展示在讀者面前。
編輯此書,我們的思路是以文為枝幹,圖片為綠葉繁花,文因圖而豐滿,圖因文而貫通。圖文並茂,構造出一部鮮活生動的中華文明史。因此,在文字上力求精練簡白,系統、生動地勾勒出中華文明史發展歷程。在插圖部分,要求豐富多彩,讓事實說話,以實物作證,選取大量圖片,讓中華文明運用多元的視覺元素鮮活再現。希望透過本書編輯的努力,讓您對中華文明有個貫通且印象深刻的文明史輪廓。
世界最大的木構建築群──紫禁城,如何建成的?
古人的養生術,竟然是跟動物學來的?
風靡亞洲的飲茶文化可上溯至哪個年代?
從綿亙萬里的長城到金碧輝煌的故宮,從古樸雄美的商周青銅器到色彩繽紛的明清陶瓷,從候風地動儀到四大發明,讓擁有五千年歷史的中華文明,顯得博大精深,流光溢彩。
文明是一個民族過去所有財富的總和,是一代又一代先民智慧的結晶。文明是內在生命的本源,也是人民精神的活動場所,它滋養著心靈,啟迪良知,並激發創造力,承載著人們精神活動的一切成果。同時,文明也是我們生命真實個體的存在,它包含著我們外在的生存環境,記錄著我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結果,並且是我們衣食住行等生存形式的具體實現。
中華文明是現實中國的物質與精神母體,孕育著民族的未來。魯迅先生說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逐步全球化的今天,保持一個民族鮮明的文化性格,才能真正受到世界的尊重。中華文明曾哺育一代又一代的偉人巨匠、英雄豪傑,新一代華人更需要從中華文明中吸取營養,提高人文素質,借鑑前人的智慧,結合現代觀念創造前無古人的輝煌業績。
傳承文明即是延續民族的靈魂。本書選擇了宗教、繪畫、書法篆刻、雕塑、科技、工藝美術、建築、音樂和舞蹈、戲劇與曲藝、飲食文化、服飾、民俗、體育與博奕等13方面,系統完整地呈現中華文明的廣闊外延,同時以全方位、多視角深入探討中華文明的豐富內涵,試圖將其博大精深的面向,全面展示在讀者面前。
編輯此書,我們的思路是以文為枝幹,圖片為綠葉繁花,文因圖而豐滿,圖因文而貫通。圖文並茂,構造出一部鮮活生動的中華文明史。因此,在文字上力求精練簡白,系統、生動地勾勒出中華文明史發展歷程。在插圖部分,要求豐富多彩,讓事實說話,以實物作證,選取大量圖片,讓中華文明運用多元的視覺元素鮮活再現。希望透過本書編輯的努力,讓您對中華文明有個貫通且印象深刻的文明史輪廓。
-
表演的精髓─戲劇與曲藝
-
戲曲的變遷
-
戲曲藝術的萌芽
-
中國戲曲的雛形—參軍戲
-
宋代戲曲的繁榮
-
元雜劇的黃金時代
-
明代戲劇傳奇的興起
-
清代地方戲曲興起
-
-
曲藝
-
唐代「變文」
-
明代曲藝品種繁多
-
子弟書和彈詞
-
曲藝走向成熟
-
-
-
能量的迸發─音樂與舞蹈
-
音樂—中華神韻
-
音樂的歷史
-
異彩紛呈的少數民族音樂
-
-
舞蹈—中華神采
-
舞蹈的歷史演變
-
少數民族舞蹈
-
-
-
人文的體現─民俗
-
壽誕婚喪禮俗
-
誕生禮俗
-
成年禮
-
婚姻禮俗
-
壽禮
-
傳統喪儀
-
-
中國傳統節日
-
春節與元旦—過年
-
鬧元宵
-
迎春神—立春
-
「二月二,龍抬頭」
-
三月三
-
清明節
-
浴佛節
-
端午節
-
乞巧節
-
中元節
-
中秋節
-
重陽節
-
臘八
-
過小年
-
-
-
生活的藝術─飲食文化
-
茶文化
-
茶的歷史
-
飲茶的風俗
-
茶文化的遠播
-
-
酒文化
-
酒的歷史
-
「無酒不成俗」—禮節與酒
-
-
食文化
-
烹飪的歷史
-
節日與飲食
-
飲食與禮儀
-
-
-
物質的品味─服飾
-
先秦服飾
-
原始時期的服飾
-
三代禮服
-
-
秦漢六朝服飾
-
秦漢服飾儀制
-
魏晉崇尚寬衣博帶
-
胡裝與漢服並行
-
-
唐代服飾
-
唐代的服飾制度
-
以袍衫為主的唐代男裝
-
追求奇麗的唐代女裝
-
-
宋元服飾
-
等級化的宋代服飾
-
遼、金、元的民族服飾
-
-
明清服飾
-
明代恢復傳統服制
-
滿族服飾的宮廷化
-
-
-
休閒的趣味─運動與博奕
-
運動
-
先秦時期
-
秦漢三國
-
魏晉南北朝
-
隋唐五代
-
宋遼金元
-
明清時期
-
-
博弈
-
圍棋
-
象棋
-
-
-
精神的力量─宗教
-
先秦時期
-
自然崇拜
-
靈魂崇拜
-
圖騰崇拜
-
生殖崇拜
-
祖先崇拜
-
巫術與占卜
-
殷商尚鬼
-
-
秦漢時期
-
佛教的傳入
-
道教的產生
-
佛道之爭
-
-
魏晉南北朝
-
佛教的榮與辱
-
道教的變革
-
-
隋唐五代
-
佛教的興盛
-
道教的鼎盛
-
域外新教的傳入
-
-
宋元時期
-
佛教的衰落
-
道教的嬗變
-
其他宗教
-
-
明清時期
-
佛教的持續衰落
-
道教的衰微
-
基督教的再傳入
-
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傳播
-
-
-
藝術的面容─繪畫
-
先秦時期
-
「類萬物之象」
-
先民的匠心
-
禮教與繪畫
-
-
春秋戰國
-
鑲嵌畫與針刻畫
-
漆畫
-
壁畫
-
縑帛畫
-
-
秦漢時期
-
漢墓彩繪帛畫
-
磚石上的繪畫
-
墓室壁畫
-
-
魏晉南北朝
-
開啟繪畫新風
-
壁畫與漆畫
-
-
盛唐時期
-
初唐畫風
-
盛唐大家
-
晚唐畫風
-
-
宋代繪畫
-
宋代畫院畫風
-
文人畫興起
-
市井風俗的寫照—〈清明上河圖〉
-
-
元代畫壇
-
元代畫壇開啟文人畫新風
-
永樂宮壁畫
-
-
明清畫壇
-
對傳統宮廷畫的繼承
-
文人畫開創新境界
-
民間繪畫的興起
-
海外來風—西洋繪畫的傳入
-
-
-
墨香的世界─書法篆刻
-
中華書法
-
樸拙之美—先秦書法
-
六書的突破—秦漢六朝書法
-
盛世書壇—唐宋書法
-
繼承與創新—元明清書壇
-
-
篆刻
-
印章的產生和發展
-
印章進入藝術殿堂
-
印章流派
-
-
文房四寶
-
-
剛美的結合─雕塑
-
最初的造型
-
原始時代的創作
-
裝飾之美—夏商周時期的雕刻
-
-
秦漢、魏晉南北朝
-
漢代石雕藝術
-
多姿多彩的秦漢陶俑
-
精美之作—秦漢銅雕/石窟造像
-
-
唐代雕塑
-
唐代造像的精品
-
敦煌彩塑
-
昭陵六駿
-
-
宗教雕塑
-
巴蜀佛教造像興盛
-
世間百相—宋代羅漢群雕
-
優美的菩薩造型
-
-
元明清時期
-
元代的佛教雕塑
-
走向貧乏的明清雕塑藝術
-
-
-
琢磨的實踐─工藝美術
-
先秦時代
-
陶器
-
先進的青銅器
-
玉器
-
原始瓷器
-
漆器
-
金銀器
-
-
秦漢時期
-
陶明器和釉陶
-
銅器的最後繁榮期
-
承前啟後的秦漢玉器
-
發展成熟的瓷器
-
風格統一的漆器
-
持續發展的金銀器
-
-
三國至兩宋
-
陶器
-
高度發達的瓷器
-
蜀錦、宋錦交相輝映
-
玉器的繁榮
-
漆器
-
金銀器
-
觀賞性刺繡
-
玻璃器高度發達
-
-
元明清時期
-
陶器
-
瓷器
-
漆器
-
染織工藝
-
金屬工藝
-
雕琢工藝
-
傢俱
-
-
-
空間的創造─建築
-
建築—文明的符號
-
從穴居到築土構木
-
先秦的禮教與祭祀建築
-
宮殿建築之濫觴
-
-
秦漢、魏晉南北朝
-
帝王的輝煌
-
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寺觀建築
-
-
隋唐時期
-
城池與宮苑建築
-
隋唐時期的寺觀建築
-
-
宋遼金時期
-
宋都東京
-
晉祠
-
佛教建築的變化
-
中國式橋梁的全盛時代
-
宋代園林建築
-
-
元明時期
-
元明時期的城市建築
-
東方最大的宮殿—故宮
-
元明時期的寺觀建築
-
元明時期的陵墓建築
-
元明時期的禮制與祠祀建築
-
明代園林建築—蘇州園林
-
-
清代建築
-
西藏布達拉宮的重建
-
盛極一時的北京四合院
-
中國園林建築藝術的頂峰
-
承德避暑山莊
-
-
-
先民的智慧─科技
-
先秦時期
-
算籌的使用
-
哈雷彗星的首次記載
-
神醫扁鵲
-
發明家魯班
-
《甘石星經》
-
邗江的開鑿
-
鄭國渠的建成
-
水利樞紐都江堰
-
西門豹治鄴
-
地理學著作《禹貢》
-
鄒衍創五德終始說
-
司南開始使用
-
《黃帝內經》
-
-
秦漢、魏晉南北朝
-
馳道的修築
-
蔡倫發明造紙術
-
翻車的發明
-
祖沖之和圓周率
-
賈思勰著《齊民要術》
-
-
隋唐五代
-
子午線長度的首次實測
-
水運渾天儀
-
僧一行編《大衍曆》
-
筒車的出現
-
孫思邈與《千金方》
-
沈括著《夢溪筆談》
-
-
宋元時期
-
噴火器用於戰爭
-
畢昇與印刷術
-
羅盤應用於航海
-
蘇頌與水運天象儀
-
突火槍
-
光學研究
-
郭守敬與天文學
-
《授時曆》
-
黃道婆革新紡織技術
-
火藥傳入歐洲
-
-
明清時期
-
《農政全書》
-
《天工開物》
-
地雷和水雷的使用
-
火箭載人飛行的實驗
-
《崇禎曆書》
-
十二平均律和異徑管律
-
李時珍編撰《本草綱目》
-
《幾何原本》中譯本的出現
-
天文學家和數學家梅文鼎
-
民間天文學家王錫闡
-
徐壽和蒸汽機輪船
-
鐵路工程的先驅—詹天佑
-
李鴻章設立中國電報總局
-
近代武器的引進與製造
-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