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為作者近幾年來執行國科會清代《詩經》學相關計畫案的研究成果之一,研究對象包括王夫之、胡承珙、馬瑞辰、陳奐、姚際恆、崔述與方玉潤,並附以計畫案未涉及的王先謙,時代涵蓋清初至清末;除了分別論述幾位清代名家《詩經》學的特色與內涵之外,也針對其成果進行分析、解釋、考辨與批評的工作,全書的研究所得,可以補坊間清代經學史論著之不足,實為有功於《詩經》學之作。
- 關於清代《詩經》學史的研究思路(代序)
-
第一章 王夫之《詩經》學新探
-
第一節 前 言
-
第二節 王夫之《詩經》著作的研究方法及其性質
-
第三節 經學史上的意義
-
第四節 結 語
-
-
第二章 典範的選擇──論王夫之學術地位的升降
-
第一節 前 言
-
第二節 王夫之學術的流傳
-
第三節 學術典範的問題
-
第四節 典範的選擇
-
第五節 結 語
-
-
第三章 清代中葉《毛詩》學三大家解經之歧異──以對《詩序》、《毛傳》、鄭《箋》的依違為考察基點
-
第一節 前 言
-
第二節 「三大家」著述之年代、體製與撰作旨趣
-
第三節 「三大家」對《序》、《傳》、《箋》的依違
-
第四節 「三大家」著述在經學史上的意義
-
第五節 結 語
-
-
第四章 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對通假字的判讀問題
-
第一節 前 言
-
第二節 《毛詩傳箋通釋》的著作體例與旨趣
-
第三節 對《毛詩》通假字的判讀
-
第四節 《詩經》學史上的意義
-
第五節 結 語
-
-
第五章 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雜考各說》三文析論
-
第一節 前 言
-
第二節 「詩入樂說」
-
第三節 「詩人義同字變例」
-
第四節 「《毛詩》古文多假借考」
-
第五節 結 語
-
-
第六章 姚際恆、崔述、方玉潤的說《詩》取向及其在學術史上的意義
-
第一節 前 言
-
第二節 承自經學傳統的《詩》教觀
-
第三節 對舊有注疏的質疑
-
第四節 接受與真實
-
第五節 學術史上的意義
-
第六節 結 語
-
-
第七章 方玉潤《詩經原始》論詩的言外之意
-
第一節 前言
-
第二節 從文學欣賞到探索詩的言外之意
-
第三節 方玉潤追尋「言外之意」的成績
-
第四節 結 語
-
-
第八章 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探義
-
第一節 前 言
-
第二節 著書動機與體例設計
-
第三節 《詩經》學史上的意義
-
第四節 結 語
-
- 徵引書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