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流傳千年的漢傳佛教故事
完整收錄漢傳佛教的精華故事
汲取佛教思想精髓的最佳讀本
本書收錄漢傳佛教故事以縱向順序編排,即以歷史和故事發生或流傳的時間為序編定,利於讀者從故事中窺見佛教在中國的興衰歷史軌跡和各個時期佛教的特色,從而進一步了解和汲取佛教思想的精髓。
佛教故事透過具體的人、物和事件,形象生動的闡示了佛教嚴密深邃的本義,痛快淋漓的展現了諸多高僧大德們的真實事蹟和逸聞趣事,也反映了人類未知的時空--出世間的種種神奇景象。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故事比佛教自身有著更大和更自由的可拓展空間,比佛法更容易為人們所接受。這些故事通俗平易,以心傳心,簡短扼要,又富於變化,足以提起人們的興趣,潛移默化的起著弘揚佛法的作用。
汲取佛教思想精髓的最佳讀本
本書收錄漢傳佛教故事以縱向順序編排,即以歷史和故事發生或流傳的時間為序編定,利於讀者從故事中窺見佛教在中國的興衰歷史軌跡和各個時期佛教的特色,從而進一步了解和汲取佛教思想的精髓。
佛教故事透過具體的人、物和事件,形象生動的闡示了佛教嚴密深邃的本義,痛快淋漓的展現了諸多高僧大德們的真實事蹟和逸聞趣事,也反映了人類未知的時空--出世間的種種神奇景象。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故事比佛教自身有著更大和更自由的可拓展空間,比佛法更容易為人們所接受。這些故事通俗平易,以心傳心,簡短扼要,又富於變化,足以提起人們的興趣,潛移默化的起著弘揚佛法的作用。
-
第一章 先秦兩漢 佛學東漸,大法西來
-
西極之國,有天人來
-
佛經東來,欲化始皇
-
天玄地黃,參禪之始
-
白馬馱經,傳佈東土
-
勘破輪迴,一朝解怨
-
-
第二章 魏晉十六國 紮根中土,弘法譯經
-
遺骨舍利,神曜無方
-
魚山梵唄,響遏行雲
-
神化西域,跡應東京
-
以貌取人,不識神僧
-
天理昭昭,報應不爽
-
買鱉放生,傾力寫經
-
靈異化人,因機施教
-
行事通神,說法如常
-
精誠所至,佛像開言
-
沉心棄俗,朱門貧僧
-
因果不虛,死後報信
-
誠信修行,必得善經
-
棲心佛化,日行千里
-
入定出神,變易生死
-
國都名士,山林玄僧
-
微言不墜,取信千載
-
修德消災,新林神尼
-
佛光普照,澤被眾生
-
人間應供,不入涅磐
-
清淨道場,舍利含光
-
心地光明,鬼神呵護
-
佛國遺民,道化人生
-
念佛生西,上品上生
-
塵尾書鎮,參破輪迴
-
犬齧羅漢,蒼鷹還願
-
道俗俱伏,鬼神難侵
-
-
第三章 南北朝 釋教勃興,初遭法難
-
漢地大德,聲動外邦
-
日誦萬言,讖明咒解
-
持杯飛渡,亦幻亦真
-
粉身碎骨,求取佛經
-
大孝至愛,神識安樂
-
誦經之韻,繞樑三日
-
法侔寶志,奇行多識
-
白蓮普渡,佈施放生
-
禪定水火,教化猛虎
-
漠視功名,歸隱向佛
-
禪學之最,武冠古今
-
通達五明,巧奪造化
-
化及禽獸,往來阿鼻
-
遍種善果,嶺東第一
-
參禪悟道,飲酒食肉
-
雌雉聽經,渡化為人
-
忘懷萬物,無心誦經
-
猴子能言,錫杖降魔
-
參透《周易》,傾心《華嚴》
-
定水澄清,千里救難
-
三衣一缽,至誠動天
-
-
第四章 隋唐兩宋 八宗分派,禪淨爭鋒
-
天雨銅錢,鐵錞浮出
-
拋卻萬貫,削髮竹林
-
各自生養,能見業影
-
果果因因,業緣所關
-
降伏毒龍,功成身退
-
天國觀光,心繫蓮臺
-
矢志不渝,佈施自身
-
紅蓮業火,閻羅贈絹
-
北風有靈,吹正危樓
-
吐出舍利,跪地而終
-
海印三昧,山高谷深
-
天生神力,伏虎降魔
-
蟲蟻搬家,河水斷流
-
頂禮娑羅,一心為民
-
償還宿業,躬身苦行
-
淡然處世,氣奪王侯
-
三軍勇將,天國佛陀
-
身心自在,無拘無束
-
誦念真經,化禍為福
-
為民請命,群龍皈依
-
深入禪定,不落窠臼
-
魂遊地獄,向佛得生
-
聰明善伏,化及鬼神
-
清風出袖,明月入懷
-
銀裝素裹,奇花繞屍
-
佛門法將,馴虎如貓
-
托缽乞食,入定求雨
-
堅心悟道,忽遇光明
-
通達禪師,大顯神通
-
寒山拾得,隱介藏形
-
援毫掣電,隨手萬變
-
懶殘煨芋,慧眼識金
-
聰慧忠貞,不畏強權
-
魚籃觀音,下界傳法
-
斷指明志,求得真言
-
佛心慈容,禪中宗主
-
遇潭即止,普施佛子
-
雲在青天,水在淨瓶
-
飛空息戰,倒立而死
-
聲動虛空,渺渺無蹤
-
參見從悅,體禪入微
-
香嚴擊竹,豁然開悟
-
達本忘情,古井出木
-
-
第五章 元明清 宮廷密教、香火經懺
-
自書祭文,激昂慷慨
-
一念無生,超升天界
-
虔修淨土,佛國觀光
-
相國寺僧,入定化佛
-
乞丐聖人,樂善好施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