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全面剖析「莫內」的一生及其作品的風格與技巧
雖然提到印象畫最容易連想到的是梵谷的《星空》,但你可知道「印象派」這個名稱的由來,其實是從莫內1974年發表的作品《印象.日出》而來。當初一群被藝評家極盡譏諷,歸類為不會畫畫的畫家,除了一個圓圓的太陽其他什麼都看不清楚,頂多只是個模糊的「印象」,但如今這個「印象」則成為「莫內」千年的冠冕。所以,稱莫內為印象派的宗師一點都不為過。
莫內,法國畫家,從小就展現繪畫才華,以諷刺漫畫起家,喜歡到戶外寫生。精於觀察光影的變化,下筆迅速,捕捉大自然瞬間的氛圍,是十九世紀印象派運動的領導人。
他常常為了捕捉光的色彩,掌握自然中瞬間的絢爛,帶著畫布走出戶外,將塞納河畔、歌德式大教堂、巴黎街道、乾草堆、白楊樹以及睡蓮池等,一一化成永垂不朽的詩篇。
他也是唯一自始至終堅持印象派風格,畢生追求光影和色彩的一位藝術家。
所以就讓本書以圖解的方式,教你如何解讀莫內長達七十年不平凡的繪畫生涯,並理解這位印象派大師為何時至今日魅力始終不減,畫作仍深受世人喜愛的原由!
讓你在閱讀完這本書之後,除了對莫內生平與作品有所瞭解之外,也同時將對「印象派」這個西洋藝術史上重要的畫派,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關於莫內的畫
在莫內逝世八十多年之後,世人對他作品的喜好依然不減,作品屢屢在拍賣會上創下天價。2008年莫內一幅《蓮池》以4092萬1250英鎊(約24億5600萬台幣)高價賣出。同年,另一幅作品《亞嘉社鐵道橋》則以4140萬美元(約12億6200萬台幣)售出。
而展示莫內生平重要作品的「橘園美術館」、「奧塞美術館」、「瑪摩丹美術館」,迄今遊客足跡依然絡繹不絕。
你或許聽過「印象派」,看過莫內的《蓮池》、《亞嘉社鐵道橋》、《印象-日出》這些重要作品。但也許你不知道當年莫內是在怎麼樣的時空背景下,以什麼樣的心情畫下這些作品;你可能也不知道,在這些知名的畫作裡,蘊藏了哪些細微的訊息。
因此,本書將透過作者陳彬彬的帶領,讓讀者:
.結合莫內生平與畫作,讓讀者欣賞莫內畫作的同時,同時瞭解作品背後的故事。
.完整而全方位地介紹莫內不平凡的一生,也同時認識莫內所有重要作品。
.莫內彩圖細部解說,詳細說明圖上重要、值得注意的部分,讓讀者對畫作有更深的體會。
.「視野延伸」讓讀者從莫內的畫作中伸出觸角,認識印象派以及其他畫派的重要作品。
一步步,走進莫內的世界。
雖然提到印象畫最容易連想到的是梵谷的《星空》,但你可知道「印象派」這個名稱的由來,其實是從莫內1974年發表的作品《印象.日出》而來。當初一群被藝評家極盡譏諷,歸類為不會畫畫的畫家,除了一個圓圓的太陽其他什麼都看不清楚,頂多只是個模糊的「印象」,但如今這個「印象」則成為「莫內」千年的冠冕。所以,稱莫內為印象派的宗師一點都不為過。
莫內,法國畫家,從小就展現繪畫才華,以諷刺漫畫起家,喜歡到戶外寫生。精於觀察光影的變化,下筆迅速,捕捉大自然瞬間的氛圍,是十九世紀印象派運動的領導人。
他常常為了捕捉光的色彩,掌握自然中瞬間的絢爛,帶著畫布走出戶外,將塞納河畔、歌德式大教堂、巴黎街道、乾草堆、白楊樹以及睡蓮池等,一一化成永垂不朽的詩篇。
他也是唯一自始至終堅持印象派風格,畢生追求光影和色彩的一位藝術家。
所以就讓本書以圖解的方式,教你如何解讀莫內長達七十年不平凡的繪畫生涯,並理解這位印象派大師為何時至今日魅力始終不減,畫作仍深受世人喜愛的原由!
讓你在閱讀完這本書之後,除了對莫內生平與作品有所瞭解之外,也同時將對「印象派」這個西洋藝術史上重要的畫派,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關於莫內的畫
在莫內逝世八十多年之後,世人對他作品的喜好依然不減,作品屢屢在拍賣會上創下天價。2008年莫內一幅《蓮池》以4092萬1250英鎊(約24億5600萬台幣)高價賣出。同年,另一幅作品《亞嘉社鐵道橋》則以4140萬美元(約12億6200萬台幣)售出。
而展示莫內生平重要作品的「橘園美術館」、「奧塞美術館」、「瑪摩丹美術館」,迄今遊客足跡依然絡繹不絕。
你或許聽過「印象派」,看過莫內的《蓮池》、《亞嘉社鐵道橋》、《印象-日出》這些重要作品。但也許你不知道當年莫內是在怎麼樣的時空背景下,以什麼樣的心情畫下這些作品;你可能也不知道,在這些知名的畫作裡,蘊藏了哪些細微的訊息。
因此,本書將透過作者陳彬彬的帶領,讓讀者:
.結合莫內生平與畫作,讓讀者欣賞莫內畫作的同時,同時瞭解作品背後的故事。
.完整而全方位地介紹莫內不平凡的一生,也同時認識莫內所有重要作品。
.莫內彩圖細部解說,詳細說明圖上重要、值得注意的部分,讓讀者對畫作有更深的體會。
.「視野延伸」讓讀者從莫內的畫作中伸出觸角,認識印象派以及其他畫派的重要作品。
一步步,走進莫內的世界。
- 作者序 我看莫內,舞動光與色彩的迴旋曲
-
第一部 認識莫內
-
莫內小檔案
-
莫內的彩繪世界
-
-
第二部 莫內早期畫作
-
早期畫作1859-1871年代
-
畫室一角
-
耶佛海岬的退潮
-
綠衣女子
-
草地上的午餐
-
花園中的女人
-
聖塔黛斯的陽台
-
午餐
-
喜鵲
-
蛙塘
-
布吉瓦的塞納河黃昏
-
泰晤士河及國會大廈
-
桑達姆市,桑河岸邊的房屋
-
-
第三部 阿戎堆與印象派的日子
-
印象派的日子
-
阿戎堆的賽舟大會
-
盧昂的塞納河風光
-
阿戎堆的罌粟花
-
印象‧日出
-
卡普欣大道
-
船上的畫室
-
阿戎堆的塞納河橋
-
散步,撐洋傘的女人
-
莫內夫人與其子
-
日本女人
-
聖拉薩車站
-
1878年6月30日,聖德尼街的節日
-
臨終的卡蜜兒
-
浮冰
-
-
第四部 大師莫內
-
1882-1926年代
-
艾特達的曼門
-
艾特達海灘的漁船
-
在吉維尼泛舟
-
夏末時分的乾草堆
-
四棵白楊樹
-
盧昂大教堂
-
睡蓮池上的拱橋
-
國會大廈,陽光穿破霧中
-
威尼斯德黃昏
-
垂柳
-
莫內的藝術花園 睡蓮
-
-
後記 來一趟莫內之旅
-
大巴黎區
-
欣賞莫內名畫
-
巴黎其他景點
-
阿戎堆
-
-
諾曼第區
-
吉維尼
-
盧昂
-
勒哈佛爾和翁夫勒
-
特魯維:花之海岸
-
艾特達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