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誠如C. Wright Mills 所言「一般人覺得其生活是一連串的困境。而個人的眼界與能力,則被框限在職業、家庭和鄰里所構成的場景中」。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要讓個人充分地發展自己的潛能,但有為數不少的原住民學生由於家庭、經濟因素和居住地的侷限,使得此目的無法達成。本書嘗試從「社會學想像」的觀點切入,探討隱含在原住民的教育背後的結構性因素,包括偏遠地區和制度的不平等,並針對這些結構性的因素提出解決之道。
- 自 序
- 目 錄
-
第 一 章 緒 論
-
第一節 前 言
-
第二節 第一次從事族群的相關研究
-
第三節 第一次與原住民學生的接觸
-
第四節 影響我至深的社會學鉅作
-
第五節 實際服務經驗的省思
-
第六節 對原住民教育的省思
-
-
第 二 章 誰是弱勢?探討弱勢者教育的結構面
-
第一節 前 言
-
第二節 過去的弱勢者教育
-
第三節 弱勢者教育的未來
-
-
第 三 章 整合型社區原住民學前教育實驗方案之建構
-
第一節 前 言
-
第二節 學前教育對孩童之重要影響
-
第三節 原住民學前教育之現況
-
第四節 美國的啟蒙教育方案
-
第五節 從社區照顧到以社區為主的照顧服務
-
第六節 原住民學前教育整合型社區方案之初步規劃
-
第七節 結 論
-
-
第 四 章 都是偏遠地區的錯?如何落實原住民升學優惠政策之意涵
-
第一節 前 言
-
第二節 政策緣起與實質效益
-
第三節 教育優先區與繁星計畫
-
第四節 偏遠地區的家庭型態
-
第五節 結 論
-
-
第 五 章 台灣原住民族高等教育發展策略
-
第一節 前 言
-
第二節 原住民族大學生就學與就業現況
-
第三節 原住民族大學教育的積極目的─兼顧實踐性和文化性
-
第四節 結 論
-
-
第 六 章 多元文化教育對原住民族發展之影響
-
第一節 前 言
-
第二節 多元文化教育的精神與原住民族教育
-
第三節 多元文化教育發展的困境與契機
-
第四節 多元文化教育在各級學校發展的雛形
-
第五節 結 論
-
-
後 記
-
表2.3.1 85到92年度教育優先區獎助項目和金額分配表
-
表2.3.2 八十八學年度高中聯招非原住民與原住民學生各科平均分數
-
表4.2.1 原住民家庭可支配所得換算全體家庭五分位組──依行政區域分
-
表4.3.1 90 與97學年度原住民與一般生在原住民地區與一般地區國中與國小學生人數,以及屬於低收入戶、單親家庭、隔代教養的比例
-
圖5.2.1 台灣地區教育程度別失業率表
-
表5.2.1 九十三學年度原住民生與一般生就讀學校類型的比較
-
表5.2.2 原住民生與一般生畢業後狀態的比較
-
表5.2.3 九十學年度大學聯招未錄取與錄取的原住民學生各科平均分數之比較
-
表6.1.1 原住民家庭與全體家庭年可支配所得表(按戶數五等分區分)
-
表6.1.2 原住民家庭可支配所得分析(按家庭居住地區分)
-
表6.1.3 各級學校原住民與全體學生人數與百分比表
-
附錄一 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及原住民公費留學辦法(民國91 年05 月08 日)
-
附錄二 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及原住民公費留學辦法(民國93 年10 月29 日)
-
附錄三 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及原住民公費留學辦法(民國95 年09 月08 日)
-
附錄四 原住民學生升學優待及原住民公費留學辦法(民國96 年04 月16 日)
-
附錄五 原住民學生參加大學考試分發入學優待規定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