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凡例
- 自序
-
一、劉銘傳鐵路的起點─臺北
-
前言
-
上海世博的啟示
-
以上海發展為基礎的臺北城建設
-
-
臺北省會的建立
-
臺北城的建立
-
臺北三市街的形成
-
臺灣建省後臺北城的發展
-
艋舺的發展
-
大稻埕的發展
-
-
臺北官衙的建設
-
巡撫衙門
-
布政使司衙門及附屬官衙
-
西番學堂和登瀛書院
-
機器局和軍械所
-
參將衙門
-
電報局
-
-
-
二、劉銘傳鐵路興建的過程
-
鐵路官督商辦
-
以國防鐵道為目的興建之劉銘傳鐵路
-
設立商務局
-
鐵路工程招標
-
測量路基
-
火車客車等到臺
-
臺灣鐵路所用第一輛機車─騰雲號
-
大清臺北火車站的稱呼
-
臺北至錫口試行火車
-
-
鐵路改歸官辦
-
鐵路改歸官辦
-
公布臺灣鐵路章程
-
臺北至錫口正式通車
-
劉銘傳視察鐵路工程
-
降低票價
-
獅球嶺隧道開通
-
臺灣第二任巡撫的到臺
-
臺北至新竹通車
-
火車班次和搭乘人數
-
附錄:曾在光復後的臺灣糖業鐵道馳騁的攝景8號蒸氣火車
-
-
-
三、劉銘傳鐵道遺跡探尋
-
前言
-
大清臺北車站
-
被誤傳為大清臺北車站的洋樓
-
真正的大清臺北車站
-
臺鐵舊局本部大禮堂的大清臺北車站遺跡
-
第二、三代臺北車站
-
大稻埕停車場和碼頭線
-
三角調車線
-
-
臺北至基隆
-
商務局的真正位置
-
臺北至南港
-
大清南港車站的位置
-
南港至水返腳
-
水返腳至百福
-
基隆煤礦
-
百福至八堵間的六堵拱橋
-
八堵至基隆
-
終點站基隆港
-
大清基隆車站的位置
-
-
臺北至新竹
-
日據初期臺北至新竹改線情形
-
臺北至新竹沿線車站
-
臺北至萬華的「改良新線」遺跡
-
臺北經新莊至坡角
-
坡角至桃園
-
大清桃仔園車站的位置
-
桃園至大湖口
-
日據中期中壢至新竹的第二次改線
-
湖口至新竹
-
鳳山溪鐵橋
-
終點站新竹及附近
-
-
-
四、簡述劉銘傳鐵路戰史
-
甲午及乙未戰爭的爆發
-
日本侵華大本營的成立
-
日軍近衛師團臺灣征討
-
-
6月初至中旬
-
日軍入臺北城
-
日軍前鋒在新莊的偵察報告
-
臺北至基隆鐵路開通
-
-
6月中至下旬
-
日軍入侵大嵙崁
-
日軍入侵新竹
-
隨軍採訪之戴維遜的報導
-
新竹至中壢的襲擊日軍
-
安平鎮戰役
-
駐守澎湖的混成支隊之支援
-
火車試行運轉
-
-
7月上中旬
-
臺北至新竹鐵路開通
-
新竹之襲擊
-
日軍在臺北的暴行
-
打類坑及中壢之襲擊
-
日軍的增援
-
-
7月下旬
-
日軍第二期的掃蕩
-
-
8月初
-
日軍的再次增援
-
-
臺灣總督府之行政改為軍政
-
軍事鐵道之時代
-
陸軍路的開闢
-
劉銘傳的辭世
-
-
- 附錄1:臺北至萬華鐵路地下化前之老照片特寫
- 附錄2:臺北城照片取景位置圖
- 引用圖片來源
- 中文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