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關,王,馬三家雜劇特色及其在戲曲史上的意義
元代關、王、馬「三家鼎立,矜式群英」的雜劇創作特色,由戲曲本質論,呈現「以劇作劇」「以詩作劇」「以劇作詩」等不同創作手法;以時代背景論,更因人生態度的不同,影響其文學作品精神主調的呈現,如關漢卿的「破」與「批判」、王實甫的「立」與「謳歌」、馬致遠的「避」與「退離」等雜劇創作主調即是。本書由戲曲形式與時代背景等面向論述,除確立三家特色外,再依三家劇作歸納之特色,論析元、明、清劇作家創作趨勢與戲曲理論史上對三家之研討,進而肯定三家在戲曲史上之意義。
- 前言
- 第一章 緒論
-
第二章 元代戲曲發展與關、王、馬三家特色之形成
-
第一節 由「戲曲本質」論「三家」
-
一、戲曲本質的探討
-
二、三家散曲與雜劇
-
三、論關、王、馬雜劇創作手法
-
-
第二節 由「時代背景」論三家雜劇創作主調
-
一、時代背景
-
二、時代背景在雜劇中之呈現
-
-
第三節 「三家」特色的確立
-
一、由雜劇分類與劇作家分期論「三家」
-
二、「三家特色」之確立
-
-
-
第三章 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雜劇特色比較
-
第一節 三家雜劇的「題材」論
-
一、關漢卿
-
二、王實甫
-
三、馬致遠
-
-
第二節 三家雜劇的「情節」論
-
一、關漢卿
-
二、王實甫
-
三、馬致遠
-
-
第三節 三家雜劇的「人物」論
-
一、關漢卿
-
二、王實甫
-
三、馬致遠
-
-
第四節 三家雜劇的「語言」論
-
一、關漢卿
-
二、王實甫
-
三、馬致遠
-
-
第五節 小結
-
一、題材
-
二、情節
-
三、人物
-
四、語言
-
-
-
第四章 關、王、馬三家雜劇特色與中國戲曲類型之關係
-
第一節 「以劇作劇」與「批判」的「關漢卿類型」
-
一、元代
-
二、明代
-
三、清代
-
-
第二節 「以詩作劇」與「謳歌」的「王實甫類型」
-
一、元代
-
二、明代
-
三、清代
-
-
第三節 「以劇作詩」與「避」的「馬致遠類型」
-
一、元代
-
二、明代
-
三、清代
-
-
第四節 小結
-
一、「雙美」作家
-
二、《西廂記》影響
-
-
-
第五章 關、王、馬三家在中國戲曲理論中的討論
-
第一節 元代
-
一、理論專著的研討
-
二、詩文的研討
-
-
第二節 明代
-
一、「元曲四大家」之爭
-
二、《西廂》、《拜月》、《琵琶》之爭
-
三、論爭中形成的「審美標準」
-
四、餘論
-
-
第三節 清代
-
一、清代初期
-
二、清代中、後期
-
二、詩文研討
-
-
第四節 民國以後
-
-
第六章 由戲曲理論系統與美學觀念論關、王、馬三家雜劇特色的意義
-
第一節 由「戲曲理論系統」論關、王、馬雜劇特色
-
一、「曲學體系」論三家
-
二、「敘事體系」論三家
-
三、「劇學體系」論三家
-
-
第二節 由「戲曲美學觀念」論關、王、馬雜劇特色
-
一、傳統思想的「中和」
-
二、古典劇論審美理想:「雅」
-
三、戲曲美學中的意境論
-
四、戲曲美學中的形神論
-
五、戲曲美學中的虛實論
-
-
-
第七章 結論
-
一、「三家特色」的確立
-
二、「三家」雜劇特色
-
三、「三家」雜劇特色與戲曲發展
-
四、「三家」雜劇在戲曲史的意義
-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