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美,不該是有階級之分的,這其中最能反映庶民美學的,就是每村每里、各鄉各鎮都存在的菜市場,每個人進到市場裡首先會體會到大自然神奇的美感,嫩綠的、翠綠的、鮮綠的、油綠的各種蔬菜,紫的茄,黃的瓜,殷紅的番茄,橙紅的胡蘿蔔,白色的荸薺……放眼望去,盡是最生動的色彩、是任何畫家都難以臨摹的自然。走進傳統市場,更有著不同於超級市場的冰冷與距離,它充滿人情的溫度及感情的對應,透過親切的、生活的作物擺放,讓採購與販售間即形成一種視覺、嗅覺與味覺的交流。並可近距離的與實際生產者交談,畢竟農民是最懂得氣候與土地,他們擁有與自然相處最細膩、也最尊重的精準度。什麼是當令的蔬果?怎樣保存是最佳的方式?如何烹調才能吃出食才的真滋味……這是超級市場裡難有的體會與學習。
美感是每天都存在生活中,只是我們都太習以為常,以為那是有錢人附庸風雅,或必須花錢才能享有的。齊云老師將與大家分享常民的美學生活,而生活中許多習以為常的動作與感覺,往往是形塑我們生活美學的原點,一如齊云老師,他的花藝深得都會人的讚賞與喜愛,但他卻是一個來自台灣中部的農村子弟,土地的涵養,讓他在面對生命與生活時,永遠有著一股豐沛的、旺盛的土地感。老師有感於大家處身在紅塵間,忘卻了低頭俯瞰的平淡平凡方是每個人存在的根本。而生活中的智慧與美感,其實不需要大量的金錢,而是每個人只要有心、用心、細心、貼心的觀察生活中的各個環節。美,其實就是一種態度、一種溫度、一種寬度、一種高度,而它就從最切身的周遭開始。
美感是每天都存在生活中,只是我們都太習以為常,以為那是有錢人附庸風雅,或必須花錢才能享有的。齊云老師將與大家分享常民的美學生活,而生活中許多習以為常的動作與感覺,往往是形塑我們生活美學的原點,一如齊云老師,他的花藝深得都會人的讚賞與喜愛,但他卻是一個來自台灣中部的農村子弟,土地的涵養,讓他在面對生命與生活時,永遠有著一股豐沛的、旺盛的土地感。老師有感於大家處身在紅塵間,忘卻了低頭俯瞰的平淡平凡方是每個人存在的根本。而生活中的智慧與美感,其實不需要大量的金錢,而是每個人只要有心、用心、細心、貼心的觀察生活中的各個環節。美,其實就是一種態度、一種溫度、一種寬度、一種高度,而它就從最切身的周遭開始。
- 自序 充滿可能性的白蘿蔔
- 引言 好好過日子
-
輯一 生活誌
-
生活不會只有一種可能
-
放輕鬆,生活之美就像孩子在扮家家酒
-
化繁為簡:最美的反轉
-
-
輯二 風物誌
-
種作要每步到位,才有好結果
-
採摘變成一門最精采的美學功課
-
新鮮上市的菜市場美學
-
菜市場文化:人性智慧傳承得處所
-
-
輯三 情趣誌•家居篇
-
把春天迎進家裡
-
花藝空間的感知律動
-
從生活中找到美好的出發點
-
-
輯四 情趣誌•家宴篇
-
溫一樹春光下酒
-
大開大闔的美學新視野
-
打破既定的印象,給植物新生命
-
綠色春季饗宴
-
自助餐也能變身滿漢全席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