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 總序
  • 作者序
  • 第一篇
    • 第一章 國際總體情勢:美歐關條與強權互動
      • 一、美歐在伊拉克重建議程上角力: 跨大西洋關係的齟齬
      • 二、歐洲與中國關係的發展: 軍售為溫度計
      • 三、七國加入北約:北約歷史性的擴展
      • 四、歐盟東擴: 歐盟與美國競爭的一面
      • 五、俄羅斯進行大規模軍演: 國家主義的強烈傳達
      • 六、變遷中的國際體系:強權的發展與戰略
  • 圖1-1:布希在林肯號表示對伊主要戰鬥已經結束
  • 圖1-2:伊拉克臨時管理委員簽署臨時憲法
  • 圖1-3:美軍虐伊囚
  • 圖1-4:歐洲七國加入北約儀式
  • 圖1-5:2004年歐盟擴大圖
  • 圖1-6:蒲亭參觀俄羅斯北部之普列謝茨克發射場
    • 第二章 亞太安全總體情勢:美國亞太戰略變遷與實踐
      • 一、美國在亞太地區戰略佈局的重新設定: 關注失敗國家
      • 二、全球傳統與非傳統安全演習: 緊密與頻繁
      • 三、美國與亞太盟國重要軍事演習: 多層次與靈活的表現
      • 四、澳日表達入導彈防禦之列: 美日澳三角成形
      • 五、美國國防官員密集訪亞洲各國: 邁爾斯、法曳相繼走訪亞洲
      • 六、美國東亞裁軍對台灣的影響: 影響深遠
  • 圖2-1:防擴散安全行動計畫首次演習
  • 圖2-2:新加坡「堅韌號」登陸艦參與演習
  • 圖2-3:「夏季脈動04」彰顯對盟邦和夥伴的承諾
  • 圖2-4:美韓「阿爾索伊和鷂鷹」軍事演習
  • 圖2-5:在南中國海的「卡特拉」演習
  • 圖2-6:美軍參謀聯席會議主席邁爾斯訪問亞太四國
    • 第三章 亞太區域總體情勢:東亞區域合作和跨區域合作
      • 一、亞太區域合作: 跨太平洋合作
      • 二、亞歐部長會議: 歐亞陸塊合作進程
      • 三、泛亞洲區域之合作: 新舊合作齊揚
      • 四、東亞區域合作: 東協、十加一、十加三、加三的多邊合作
      • 五、上海合作組織: 邁向組織化進程
      • 六、南亞區域合作協會簽訂多項協定:南亞緊張情勢緩和
      • 七、太平洋島國論壇高峰會: 澳紐領導的區域安全
      • 八、區域內非正式會議:博鰲論壇年會
      • 九、區域化對台灣的影響:持續發酵
  • 圖3-1:聯合國亞太經社會第六十屆會議
  • 表3-1:亞洲合作對話具體領域合作進展情況
  • 圖3-2:第十屆東協區域論壇會議
  • 圖3-3:亞太反恐部長會議
  • 圖3-4:東亞國家遭受禽流成肆虐(南韓)
  • 圖3-5:上海合作組織標誌與成員國國旗
  • 圖3-6:第十二屆南亞區域合作協會召開
    • 第四章 亞太諸國政治情勢:國內政治對亞太安全的影響
      • 一、台灣內部情勢與發展: 總統大選主導一切
      • 二、中國(港澳)內部情勢與發展: 中國緩步改革
      • 三、北美國家政治情勢: 美加政府更迭
      • 四、東北亞國家政治情勢
      • 五、東南亞主要國家情勢與發展
      • 六、其他主要國家政治情勢
      • 七、亞太諸國政治情勢對台灣的影響
  • 圖4-1:台灣總統大選及其後的政治動盪
  • 圖4-2:陳水扁總統簽署公民投票法
  • 圖4-3:長征二號火箭
  • 圖4-4:港人反對23條立法與董建華上任後最大危機
  • 圖4-5:加拿大新任總理馬丁
  • 表4-1:馬來西亞新內閣陣容
  • 圖4-6:泰國南部的動盪地區
  • 表4-2:2003年俄羅斯杜馬選舉結果
    • 第五章 亞太經濟情勢:前景持穩與信心持慎
      • 一、美國經濟情勢
      • 二、日本經濟情勢
      • 三、東亞新興工業化國家
      • 四、東亞發展中經濟體經濟概況
      • 五、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 六、南亞經濟概況
      • 七、亞太地區經濟發展對台灣的影響: 深受核心國家與中國大陸影響
  • 表5-1:主要國家經濟成長率
  • 第二篇
    • 第六章 台美關係:民主與國家利益互動之影響
      • 一、台灣支持美國反恐與重建: 從大山號事件至派兵討論
      • 二、陳水扁總統過境美國: 獲得高規格接待
      • 三、台灣舉辦首次公投: 美國有限度支持
      • 四、台灣制憲問題:又觸統獨神經
      • 五、國參議院成立臺灣小組: 國會友台進展
      • 六、美國結合日本支持台灣加入世衛觀察員: 衛生實體與世衛組織法之爭
      • 七、美台軍事交流強化: 軍購與演習
      • 八、美台關係的定位: 共有價值觀和共同利益的非官方關係
  • 圖6-1:高雄港務局從「大山」號卸下化學原料
  • 圖6-2:陳水扁總統獲得國際人權獎
  • 表6-1:參院「台灣小組」創始會員.
  • 表6-2:美國眾議院「台灣連線」小組會員
    • 第七章 兩岸關係: 武力、外交、經貿與民主
      • 一、民進黨政府解構「一個中國」:台灣主體意識發展進程
      • 二、兩岸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 民進黨政府的兩岸政策框架
      • 三、中國對台武力威脅持續:軍事威脅多樣化
      • 四、台灣國際空間的爭取:兩岸持續在國際舞台對抗
      • 五、兩岸經貿:市場熱絡但有政治力的陰影
      • 六、兩岸交流新機制: 複委託
      • 七、兩岸三通議題:仍然不通
      • 八、2003 - 04 年兩岸關係小結
  • 圖7-1:2003年台灣參與聯合國的文宣
  • 圖7-2:中華民國最新邦交國吉里巴斯位置圖
    • 第八章 美日關係:全球脈絡下的聯盟
      • 一、美日《和平與親善條約》 150 週年: 日本紀念美國「開國」貢獻
      • 二、美日反恐合作的深化: 伊拉克開戰後的日本外交的對應
      • 三、美日在北韓問題上的合作: 詹金斯引發爭議
      • 四、美日安全安排:持續深化
      • 五、國際與相關議題: 美日相互協調與支持
      • 六、日本經濟與日美經貿關係:相互拉抬
      • 七、美日實質合作:司法互助與避免雙重課稅
      • 八、美日領導人關係: 小泉扮演「亞洲布萊爾」
      • 九、美日關條:並非平等的全球脈絡下聯盟關係
  • 圖8-1:1854年美日簽署《和平與親善條約》
  • 圖8-2:美日「親密」高峰會晤
  • 圖8-3:琉球人民包圍普天間基地行動
  • 圖8-4:國際熱核實驗反應爐日法定址的競爭
    • 第九章 美俄關係:俄羅斯內政影響兩國關係
      • 一、美俄高層會晤中分歧顯見
      • 二、美伊戰爭與伊拉克重建問題: 伊戰分歧關係降溫
      • 三、喬治亞問題: 美俄爭控
      • 四、寡頭風波: 美國對俄國民主關注
      • 五、北約東擴: 俄檢驗三位一體核力量向北約和美國施壓
      • 六、美俄經貿關係仍淡: 關係基石尚未堅實
      • 七、美俄能源合作: 漸入佳境
      • 八、美俄關係發展的變數
  • 圖9-1:美俄舉行大衛管高峰會
  • 圖9-2:喬治亞的地緣政治
  • 圖9-3:2004年北約束擴圖
    • 第十章 美中關係: 持續尋找互信的基礎
      • 一、美中高層互動情形: 實質進展仍低
      • 二、美中軍事交流重新啟動: 往日情景尚不復見
      • 三、美中質易關係: 逆差與人民幣匯率
      • 四、美中合作領域的進展: 雙邊的實質發展
      • 五、美中議題領域的進展: 雙邊關係的實質障礙
      • 六、美中關係小結
  • 圖10-1:溫家寶訪美
    • 第十一章 中日關係:對日新思維退縮與主體外交膨脹
      • 一、日中高層領導往來: 緩慢的進展
      • 二、日中關係的七座活火山: 輪流爆發
      • 三、從海調船到東海資源開發:藍色疆界有待解決
      • 四、日中諮商與合作進展: 多為相互表述
      • 五、中日經濟關係: 熱絡中有憂慮
      • 六、日中關係小結
  • 圖11-1:小泉與胡錦濤在亞太經合會期間會晤
  • 圖11-3:日中海底資源爭議圖
  • 圖11-2:日中中間線以及台日中的主張
    • 第十二章 東北亞安全:朝鮮半島上的核武與強權互動
      • 一、美國強化在東北亞的軍事存在:同盟整合與駐軍調整
      • 二、日本參與伊戰反恐和日美同盟:加快成為正常國家的步伐
      • 三、北韓核危機:半島和解與統一進程曲折
      • 四、東北亞歷史問題、領土糾紛:未來東北亞地區和平與穩定的熱點
      • 五、東北亞國家互動: 頻繁但實質淺
      • 六、東北亞地區政治安全: 美日與中國之間的爭鬥
  • 圖12-1:石破茂技旗給陸上自衛隊
  • 圓12主:南北韓將軍級軍事會談
  • 圖12-3:釣魚台列嶼
  • 圖12-4:南韓總統盧武炫訪中
  • 圖12-5:小泉第二度訪問平壤
  • 圓12-6:中日韓三方委員會首次會議
    • 第十三章 東南亞安全:東協模式與美國戰略
      • 一、東南亞安全中的美國因素: 美國全球戰略下的東南亞
      • 二、東協自身的安全建構與相應策略
      • 三、東南亞恐怖主義逐漸控制: 美國與地區的努力
      • 四、麻六甲海峽海盜問題: 海盜聯姻恐怖主義
      • 五、東協與其他外部強權關係:中、日、印環繞
      • 六、東南亞安全小結
  • 圖13-1:美菲「肩並肩2004」演習
  • 圖13-2:美軍「重返」越南
  • 圖13-3:倫斯斐在亞洲安全會議演講
  • 圖泊-4:印尼解除對亞齊省的軍事戒嚴
  • 圖13-5:漢巴里在泰國被捕
  • 圓13-6:2003年東南亞、印度洋和遠東地區海益事件
  • 圓13-7:日本與東協特別高峰會議·..........................................................................291
  • 第三篇
    • 第十四章 亞太綜合安全環境:東亞整合進程與趨勢
      • 一、東亞區域質易安排
      • 二、區域金融合作
      • 三、區域安全安排
      • 四、結論
  • 表14-1:區域內質易佔有率百分比
  • 表14-2:區域內貿易密集度指標
  • 表14-3:東亞自由貿易協定或經濟伙伴關係協定倡議表
  • 表14-4:國際競爭力指標的等級相關係數,1998年
  • 表14-5:宏觀經濟變項跨國相關係數矩陣圖,1980-2001年
  • 表14-6:清邁倡議下雙邊互換協定的進程(2003年12月底)
  • 表14-7:東亞地區財政部和中央銀行對話的區域論壇
  • 表14-8:區域安全與和平的安排情況表
    • 第十五章 亞太綜合安全發展:建構台灣獨特的安全觀
      • 一、跨大西洋關係影響國際體系結構
      • 二、美國全球戰略改變影響全球安全
      • 三、東亞區域整合影響東亞發展前景
      • 四、亞太國家民主化影響民主區擴大
      • 五、美中經濟影響台灣經濟發展
      • 六、美台關係政退軍升
      • 七、兩岸關係重新盤整
      • 八、美日關係穩定發展
      • 九、美俄關係受寡頭事件影響
      • 十、美中傳統齟齬外的平穩發展
      • 十一、中日關係低空盤整
      • 十二、東北亞關係仍因北韓核武而膠著
      • 十三、東南亞安全中美國存在與否仍為關鍵
      • 十四、東亞整合的全盤性發展
      • 十五、台灣的亞太安全
    • 附錄一 2003-2004年亞太區域互動大事紀
    • 附錄二 2003-2004年亞太情勢重要國際文書
      • 陳水扁總統就職演說
      • 第十一屆APEC領袖宣言(曼谷宣言)
      • 第十五屆APEC部長會議聯合聲明
      • 《亞洲合作宣言》一攜手合作,共建亞洲美好家園
      • 《青島倡議》
      •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會晤聯合公報
      • 亞歐外長會議主席聲明
      • 《2003年全球恐怖主義模式》東亞地區概況
    • 索引
    • 推薦語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