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關於科學的100個故事
100個故事,帶您進入科學的大廳,用智慧尋找未知的答案!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句蘊含深意的話:「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是宇宙是可以被理解的。」科學所帶給人的最大意義,就是它能夠合理的解釋這個世界。
科學一詞來自拉丁文的Scire(to know,去認識),認識的結果叫做知識科學(scientia)。但此知識並非一般的知識,而是一種獨特的知識──認知實然的知識,也就是知道認識對象之所以如此的知識。
天為什麼是藍的?葉為什麼是綠的?空氣有重量嗎?光是什麼顏色?我們都一一獲得了答案。但是,認識的越多,我們就越發現,我們知道的其實太少太少。人類太渺小,世界卻是無垠的;認識的越多,我們就越發現,這個世界的偉大與神秘,確實值得我們跪下來,深深的吻它的腳趾。
小故事:空氣有重量嗎?
地球的周圍被厚厚的空氣包圍著,這些空氣被稱為大氣層。空氣可以像水那樣自由的流動,同時它也受重力作用。因此空氣的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這個壓強被稱為大氣壓。
托里拆利是17世紀一位頗負盛名的科學家。他在正當39歲生日之際,突然病倒,與世長辭。可短短的一生中,他取得了多方面傑出的成就,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在托里拆利的時代,關於空氣是否有重量和真空是否存在,爭議很大。一些深受亞里斯多德影響的人認為,「世間萬物之中除了火和空氣以外均有各自的重量。」他們堅持自然界「害怕真空」的說法。而另一些人則以伽利略為代表,他們認為物體有自己的重量,各有重量大小不同和質地疏密之分。
托里拆利是伽利略的支持者,他進行了大量試驗,不但實現了真空,驗證了空氣有重量,還獲得了新的發現。
1641年,托里拆利受到一位科學家進行的真空試驗啟發,採用密度較大的水銀進行試驗。在這個試驗中,他將一根長度為1公尺的玻璃管灌滿水銀,然後用手指頂住管口,將其倒插進裝有水銀的水銀槽裡,放開手指後,可見管內部頂上的水銀已下落,留出空間來了,而下面的部分則仍充滿水銀。為了進一步證明管中水銀面上部確實是真空,托里拆利又改進了實驗。他在水銀槽中將其水銀面以上直到缸口注滿清水,然後把玻璃管緩緩地向上提起,當玻璃管管口提高到水銀和水的介面以上時,管中的水銀便很快地瀉出來了,同時水猛然向上竄至管中,直至管頂。由此可見,原先管內水銀柱以上部分確實是空無所有的空間。原先的水銀柱和現在的水柱都不是被什麼真空力所吸引住的,而是被管外水銀面上的空氣重量所產生的壓力托住的。
這個實驗充分證明了真空的存在,以及空氣有重量的看法。可是在當時,這一發現遭到了很多迷信亞里斯多德的科學家的反對,他們提出玻璃管上端內充有「純淨的空氣」,並非真空。於是,一場激烈的爭論展開了,大家各抒已見,眾說紛紜,持續了很久。直到後來,帕斯卡的實驗成功,證實托里拆利的理論後,關於空氣有沒有重量以及真空問題才逐漸得以統一。
但在當時,不管爭議如何,托里拆利堅信自己的試驗成果,並且在不斷的實驗中還發現了一個新問題:不管玻璃管長度如何,也不管玻璃管傾斜程度如何,管內水銀柱的垂直高度總是76公分。於是,他提出了可以利用水銀柱高度來測量大氣壓的理論,並與衛維恩尼合作,在1644年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具水銀氣壓計。
人類離不開空氣,但是對於空氣的瞭解卻不多。在地球周圍,包圍著一層厚厚的空氣,這就是大氣層。空氣就像水一樣,可以自由地流動,這是空氣分子的運動。空氣分子運動與地球重力場兩者之間,互相作用影響產生壓強,叫做大氣壓。空氣分子密度越大,氣壓也越大。反之,氣壓越低。
在實際科研和生活中,單位面積上承受大氣壓的重量,常用毫巴或水銀柱高度的毫米數表示。一個標準大氣壓力是1013.2毫巴,相當於760毫米高的水銀柱。因離地愈高,氣壓愈低,故可根據氣壓在垂直方向上的變化測算高度。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句蘊含深意的話:「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是宇宙是可以被理解的。」科學所帶給人的最大意義,就是它能夠合理的解釋這個世界。
科學一詞來自拉丁文的Scire(to know,去認識),認識的結果叫做知識科學(scientia)。但此知識並非一般的知識,而是一種獨特的知識──認知實然的知識,也就是知道認識對象之所以如此的知識。
天為什麼是藍的?葉為什麼是綠的?空氣有重量嗎?光是什麼顏色?我們都一一獲得了答案。但是,認識的越多,我們就越發現,我們知道的其實太少太少。人類太渺小,世界卻是無垠的;認識的越多,我們就越發現,這個世界的偉大與神秘,確實值得我們跪下來,深深的吻它的腳趾。
小故事:空氣有重量嗎?
地球的周圍被厚厚的空氣包圍著,這些空氣被稱為大氣層。空氣可以像水那樣自由的流動,同時它也受重力作用。因此空氣的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這個壓強被稱為大氣壓。
托里拆利是17世紀一位頗負盛名的科學家。他在正當39歲生日之際,突然病倒,與世長辭。可短短的一生中,他取得了多方面傑出的成就,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在托里拆利的時代,關於空氣是否有重量和真空是否存在,爭議很大。一些深受亞里斯多德影響的人認為,「世間萬物之中除了火和空氣以外均有各自的重量。」他們堅持自然界「害怕真空」的說法。而另一些人則以伽利略為代表,他們認為物體有自己的重量,各有重量大小不同和質地疏密之分。
托里拆利是伽利略的支持者,他進行了大量試驗,不但實現了真空,驗證了空氣有重量,還獲得了新的發現。
1641年,托里拆利受到一位科學家進行的真空試驗啟發,採用密度較大的水銀進行試驗。在這個試驗中,他將一根長度為1公尺的玻璃管灌滿水銀,然後用手指頂住管口,將其倒插進裝有水銀的水銀槽裡,放開手指後,可見管內部頂上的水銀已下落,留出空間來了,而下面的部分則仍充滿水銀。為了進一步證明管中水銀面上部確實是真空,托里拆利又改進了實驗。他在水銀槽中將其水銀面以上直到缸口注滿清水,然後把玻璃管緩緩地向上提起,當玻璃管管口提高到水銀和水的介面以上時,管中的水銀便很快地瀉出來了,同時水猛然向上竄至管中,直至管頂。由此可見,原先管內水銀柱以上部分確實是空無所有的空間。原先的水銀柱和現在的水柱都不是被什麼真空力所吸引住的,而是被管外水銀面上的空氣重量所產生的壓力托住的。
這個實驗充分證明了真空的存在,以及空氣有重量的看法。可是在當時,這一發現遭到了很多迷信亞里斯多德的科學家的反對,他們提出玻璃管上端內充有「純淨的空氣」,並非真空。於是,一場激烈的爭論展開了,大家各抒已見,眾說紛紜,持續了很久。直到後來,帕斯卡的實驗成功,證實托里拆利的理論後,關於空氣有沒有重量以及真空問題才逐漸得以統一。
但在當時,不管爭議如何,托里拆利堅信自己的試驗成果,並且在不斷的實驗中還發現了一個新問題:不管玻璃管長度如何,也不管玻璃管傾斜程度如何,管內水銀柱的垂直高度總是76公分。於是,他提出了可以利用水銀柱高度來測量大氣壓的理論,並與衛維恩尼合作,在1644年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具水銀氣壓計。
人類離不開空氣,但是對於空氣的瞭解卻不多。在地球周圍,包圍著一層厚厚的空氣,這就是大氣層。空氣就像水一樣,可以自由地流動,這是空氣分子的運動。空氣分子運動與地球重力場兩者之間,互相作用影響產生壓強,叫做大氣壓。空氣分子密度越大,氣壓也越大。反之,氣壓越低。
在實際科研和生活中,單位面積上承受大氣壓的重量,常用毫巴或水銀柱高度的毫米數表示。一個標準大氣壓力是1013.2毫巴,相當於760毫米高的水銀柱。因離地愈高,氣壓愈低,故可根據氣壓在垂直方向上的變化測算高度。
-
第一章 科學常識
-
空氣有重量嗎?
-
不被親生父親承認的女兒
-
從蒼天處取得閃電
-
光的顏色
-
從太陽裡獲得金子
-
天國裡的月球
-
美國頭頂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
達爾文探索的生物鏈
-
夢中的環蛇
-
小狗的條件反射
-
小果蠅中的大奧秘
-
腳氣病裡的維生素
-
手指溫度計的砷中毒
-
關於DNA的萬能復信
-
祖沖之的圓周率
-
冰核講述的環境變化
-
灰色的金子
-
放射性元素鐳的光芒
-
情性氣體現形
-
鄧稼先滿腦袋的原子核
-
不求名利的諾貝爾
-
-
第二章 科學發明
-
愛迪生的發明
-
臭烘烘的科學研究
-
壺蓋衝開的蒸氖機
-
法拉第的電動機效益
-
飛翔的萊特兄弟
-
電腦之父
-
比爾•蓋茲加速了網際網路發展
-
偷竊激發的人造金剛石
-
韋奇伍德的複寫人生
-
太空計畫中鉛筆的由來
-
卡爾遜的靜電複印技術
-
有關電話之父的訴訟
-
受嘲笑的半導體冒險
-
貝耶爾的青出於藍
-
「黃金的稻米」帶來的轉基因技術
-
好心有好報的青徹素
-
巴斯德和他的疫苗
-
向倫琴郵購X光線
-
兒童遊戲帶來的聽診器
-
天上立法者的望遠鏡
-
眼鏡師發明的顯微鏡
-
王水中的諾貝爾金質獎章
-
浪子回頭發明的試劑
-
摔碗摔出來的肥皀
-
遊戲啟發的印刷術
-
-
第三章 科學定律及理論
-
蘋果砸出的萬有引力定律
-
金冠上的阿基米德定律
-
小醫生與啤酒匠的能量守恆定律
-
比薩斜塔上的自由落體
-
愛迪生的槓桿原理自來水
-
遊戲中的帕斯卡定律
-
比上帝還挑剔的泡利原理
-
業餘數學家之王的費馬大定理
-
驕傲的彈簧啟發胡克定律
-
擺的等時性原理
-
三段論推出的演丰繹推理
-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
弱互作用下的宇稱不守恆
-
時間簡史揭示的宇宙起源
-
病床上發現的大陸漂移說
-
逆境中的微分不等式
-
無人能懂的化學平衡
-
-
第四章 尖端學科
-
人工智慧之父
-
「鱷魚」導師引領的原子能科學
-
竺可楨管天的氣象學
-
卡門的航空航太學
-
雜交水稻之父的農業科學情結
-
愛迪生孵小雞的仿生學
-
記不住生日記住了拓撲學
-
笨人創造的數學奇蹟
-
童魚揭示的細胞遺傳學
-
婚姻裡的愛情心理學
-
武器專家的軍事科學
-
法布林的昆蟲學
-
丟鴨子的動力氣象學家
-
狗參加的生理學實驗
-
考驗學生的診斷學
-
免疫學論文不免疫
-
受譏諷的立體化學
-
愛因斯坦錯誤的宇宙學
-
盧嘉錫毛佔結構化學
-
水旱從人的水利工程學
-
第五章 科學研究及其他
-
數學之王的《算術研究》
-
千年前的結核病
-
魏可鎂的催化劑專利
-
尿素發現者與女神的故事
-
不怕中毒,電解法析出單質氟
-
王應睞與胰島素合成
-
酒精燈上的食品檢疫
-
遺書裡的健康教育
-
李政道給毛澤東演示對稱
-
科學之光的認識論
-
總統的占星術與偽科學
-
不近人情的科學精神
-
嚐尿考驗弟子的觀察力
-
王選新技術革命的10個夢想
-
人造血液引發的10個軍事生物技術問題
-
希爾伯特的23個數學問題
-
哪裡有懷疑,哪裡就有自由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